多年以来,荷兰皇家壳牌一直都在整合全球各地业务。最早的案例是伦敦壳牌运输贸易公司(从事俄罗斯石油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和海牙皇家石油公司(从事印尼石油的开采业务)的合并。
正因为这次成功的尝试,才有了后来长达10年之久的HR信息质量项目,构建了一个名为Shell People的全球人事管理系统。
在本周的英国信息资源管理大会上,壳牌的HR数据管理架构师Mark Smith将与参会者分享公司自2002年以来的HR信息质量管理之旅,涵盖数据管理、信息质量、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等一系列话题。在这之前,TechTarget对Smith进行了采访。
Smith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加入了壳牌公司,从一个小小的记录员做起,一干就是35年。对于目前HR数据管理架构师这一职位,Smith自己进行了描述:“这是一个过渡性的角色,在HR业务人员和IT支持人员中间架起桥梁。”
在2000年的时候,壳牌开始部署全球性的HR人事管理系统。Smith说:“在那以前,公司拥有超过200个HR系统,我们想要一个统一的系统,创建全球范围内的HR业务流程,比如绩效回报这一块,当时就有30条以上的政策。”
Shell People是一个SAP系统,于2002年在第一批分公司中实施。英国和荷兰的分公司在2003年实施,美国分公司则在2005年实施。到2008的时候,有104000名员工享受到了系统的交互性。到了2012年的今天,已经有93000条记录,包括7500名难以追踪的外派人员和400个用户界面。“它已经成为一个大型企业下的巨型引擎。”
项目实施了三年的时候,公司进行了一个数据清理,一共清除了81000条数据元素,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数据质量很快又开始下降。于是,壳牌公司聘请了数据质量专家Tom Redmond。
在2007年,Redmond对Shell People进行了一次数据评估,包括招聘、国内外转岗和离职等信息,得出59%的准确度,也就是说有41%的数据不准确。有了这一信息,当时的HR数据信息流程管理负责人Brent Kedzierski立马给全球HR执行委员会施压。
提案通过,Kedzierski获准实施一个更加系统化的数据质量项目。目前,壳牌公司奉行的可循环信息质量管理法是定义数据、评估数据,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改进。员工需要对个人数据负责,通过线上平台工具开展这一流程。
2008年,质量提升后的HR数据为公司打开了分析工作的全新局面。Smith说:“在以前,员工必须干等BusinessObjects报表;而现在,HR业务人员能够读取仪表盘的信息,对业务分析有了更多的掌控权。”
对于数据管理项目来说,很多时候流程比技术更为重要。Smith估计今年的人力开销在50万英镑左右;这对2010年净利润为200亿美元的壳牌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翻译
相关推荐
-
企业的数据科学团队如何挖掘数据价值
单纯地雇用数据科学家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科学带来的优势。来看看这些企业如何通过数据科学团队让数据价值最大化。
-
2017年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DMSA)魔力象限(上)
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DMSA)市场不断需要更多创新技术和更强的执行能力,以满足云端和本地部署以及云端与大数据产品组合的各种需求。
-
流数据分析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和构建大数据架构类似,支撑实时分析架构的软件种类繁多,这对于用户来说有利有弊。找到合适的技术,并把这些技术整合成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将是一个十分冒险的过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年度数据仓库市场格局新鲜出炉 论技术论实力谁更受青睐?
国际数据管理分析机构The Information Difference在最新年度数据仓库市场格局(Big Data Warehouse Landscape)报告中,对全球前25家数据仓库厂商进行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