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au的可视化分析师Jock Mackinlay称,数据本身不会说话,缺少了讲述者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它们毫无用处。Mackinlay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而且是帕洛阿尔托研究所(Xerox PARC)的资深专家。1999年,他还在自己的《信息可视化阅读:运用视觉进行思考》(”Readings i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Using Vision to Think”)一书中创造了新词“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近期,TechTarget特别对他做了一次采访,精选内容如下。
TechTarget:你为什么说企业“必须”运用可视化工具才能对数据进行描述,以辅助决策的制定?这一说法是不是有点太绝对了。
Mackinlay: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有当它们对人的行为产生作用的时候才有价值。因此,如果你将数据变得可视化,处理起来也很简单,你能够获取的信息才会更多。而难点在于,数据往往和所作尝试密切相关,只有人可以对其加以利用。拿认知偏差来说,由于聪明的人对事物会很快下结论,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数据最有价值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阻止聪明的人陷入自己的认知偏差或者得出错误的结论。
TechTarget:这就是分析的优势了。那么表达能力呢?为什么要加以强调?
Mackinlay:一旦你理解了你的数据,就需要告诉其他人。首先是分析,然后是表达。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一种典型的方式就是传统BI,但速度较慢。数据分析和报表创建需要一整套流程。业务用户在数据泛滥企业的时候不应该只想到统计师或程序员;企业也应该鼓励各个层面的所有员工积极使用并理解数据。
TechTarget:这种表达能力是怎样来平衡企业对数据科学家的需求的呢?
Mackinlay:数据科学家非常有用,但是如果你对他们变得过分依赖,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数据爱好者身上,部分原因是由我们技术的特性决定的。我们需要鼓励数据爱好者成长起来,独当一面。Pat Hanrahan(曾在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任职)和Chris Skolte在斯坦福大学开发出来的Tableau技术精髓在于拖放操作和与数据库的直接连接,所以这项技术适用于不同人群和所有数据库。
TechTarget:能不能举出一个根据数据可视化作出业务决策的例子?
Mackinlay: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决策制定更加确定和迅速。在当今社会中,速度就是一切,科技的价值回报也取决于速度。如果仅处理不太复杂的方程式,Excel完全能够胜任,但是数据大一些的话就不行了。我们的企业非常人性化。我的职位是可视化分析主管,所以我们不是一个数据可视化公司,而是一个可视化分析公司。
TechTarget:对近两年来“大数据”的热潮你有什么看法?
Mackinlay:大数据很火。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并行信息处理技术。Google开发的MapReduce一路发展到了Hadoop,使并行计算的成本降低了不少。然而,Hadoop的缺点在于计算所花费的时间,它还是有延迟。你只能写好程序,等着它运行。当然了,现在有专门的研究者在降低延迟方面下功夫。同时,还有像eBay这样系统架构的例子(MapReduce/Teradata/Tableau)。回到正题上,我说过数据本身并没有价值;是数据可视化使这些数据爱好者得以充分享受高速和表达带来的快感。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翻译
相关推荐
-
Spark尚未“成熟” 用户仍需“专业”
虽然Spark的应用对企业而言已经并不陌生,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项技术可能还是比较“前沿”。
-
关于如何选择混合云,你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近年来,提升云计算能力一直是IT决策者和企业对于未来规划的着重点,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混合云渐渐成为关键词。
-
【对话Teradata高管】我们很幸运,这是一个“大I小T”的时代
Teradata天睿公司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7 Teradata大数据峰会”上,Teradata天睿公司高管们分享了Teradata在开源技术方面的观点和举措。
-
乘风破浪!拥抱数据洪流
全球产生的数据量达到惊人的地步,2013年生成的数据总量约为3.5 ZB。到2020年,保守估计,全球年数据量将达到44 ZB。企业该如何在大数据的时代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