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商务智能)现在虽然是企业的宠儿,但是“分析”更加后劲十足。BI多以查询和报表为主,逐渐被列入信息架构中的一部分。相较而言,分析却有着更大的影响力——分析流程通常关注于如何发现数据洞察,通过智慧的客户交流、更精准的市场定位、高效节源的运营等一系列手段来凸显即时的竞争优势。业务管理专家Thomas Davenport说的好:“众所周知,今天的业务已经卷入数据浪潮之中。所以,企业并不是因为有能力才去竞争分析领域,而是他们应该这么做。”
企业对数据分析有了更多的兴趣,促进了新兴技术的发展,比如Hadoop和MapReduce;由此一来,海量的原始数据获得了充分的开发,其中也包括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标准BI和数据仓库技术已经证明了在处理结构化数据上的优越性能,但对于其他类型数据的信息和分析要求就显得力道不够。
很多人在数据发现和可视化分析工具中都注重高度控制的BI和数据仓库环境。这些工具可淡化OLAP技术的重要性,使非技术用户在没有IT人员帮助的情况下,拥有自己进行假设分析和创建可视化应用的能力。
对于新兴技术,许多C级别商业领袖都在长线考虑企业的BI和数据仓库预算,盘算着在分析领域热潮来临的情况下,Hadoop和其他相关技术是否有用。
有一点很吸引人:Hadoop是基于开源技术的软件,用起来便宜一些,至少在刚开始是这样,开发维护起来还不好说。然而,更换软件是一项冒险的举动。目前的系统在传统BI和数据仓库环境中运行得很好,如果不进行重新设计,Hadoop和其他相关软件也发挥不了作用。
补充胜于替换
其实,企业与其将BI和数据仓库替换掉,不如考虑一下补充性战略。BI需要分析,分析也离不开BI。虽然OLAP包含了一些分析功能,但是BI/OLAP系统提供不了如数据挖掘那样的高级预测性分析性技术可达到的深层次、探索性视角。这些分析技术能够帮助BI用户解答查询结果疑问,更好地理解BI系统报表中的指标。
除此之外,一般在没有相关可视化或上下语境的情况下,用户很难理解分析的结果。BI系统的显示面板和性能指标能够帮助用户理解他们的角色、任务、决策以及分析的重要性。
部门冲突的处理
新兴技术进入了实施阶段,补充性战略还没有结束。企业需要分别对待公司层面和员工层面的问题。分析技术常常会导致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冲突。IT部门负责所有开发与数据获取任务,同时兼顾收集用户的需求。然而,业务用户和数据科学家在使用分析技术以后,需要测试研究预测的正确性、开发数据,这时他们可能对技术还没有任何概念。
因此,企业必须将IT、业务、尤其是市场的各部门领导集合起来,促进共同的理解,进行更好的协作。
通过补充性战略,企业将会获得BI和分析双方面的利益。就这个话题,数据仓库研究所(TDWI)将于今年9月10-12日,在伦敦举行TDWI BI研讨会(TDWI BI Symposium)。届时,TechTarget将作为媒体赞助商之一全程出席,为读者带来相关报道。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翻译
相关推荐
-
Spark尚未“成熟” 用户仍需“专业”
虽然Spark的应用对企业而言已经并不陌生,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这项技术可能还是比较“前沿”。
-
关于如何选择混合云,你不得不知的几件事
近年来,提升云计算能力一直是IT决策者和企业对于未来规划的着重点,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混合云渐渐成为关键词。
-
【对话Teradata高管】我们很幸运,这是一个“大I小T”的时代
Teradata天睿公司近日在上海举办的“2017 Teradata大数据峰会”上,Teradata天睿公司高管们分享了Teradata在开源技术方面的观点和举措。
-
Tableau 携手神州数码 推进中国商业分析发展进程
为了帮助商业领域的更多从业者使用数据,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好的决策,可视化分析领域的Tableau Software今天宣布与神州数码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的商业分析进程中展开深度合作。